查看原文
其他

第六届基础教育美丽学校建设国际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1年10月15-17日,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主办杭州拱墅区教育局、杭州萧山区教育局承办第六届基础教育美丽校园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大报告厅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学校设计领域的知名理论与实践专家、教育行政领导、国际学校集团领导、中小学校校长(含职高)、幼儿园园长以及一线设计师齐聚一堂,线上线下400余人,多科协同,共研共学美丽学校建设的大好未来。


本届研讨会以“设计赋能最美:空间高品质,教育新基建”为主题,共分为“高质量育人空间的价值与使命”“迈向高质量的五育并举学习空间”“教育空间的新生态与建设指引”“学校大脑+一体化学习场”“海内外代表线上专场”“融合大概念的未来学习创新与空间新场景”“集团化学校办学品质与空间文化营造”七个篇章。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36位专家学者,围绕各个主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和独到见解,并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交流内容涵盖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既有学校设计领域的最新理念,也有学校空间利用特别是五育并举学习空间建设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最新实践。力求推动美丽学校规划与设计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作品的国际化交流,为建设高质量学习空间“立好柱、架好梁”,开拓学校设计者和实践者的知识视野,更好服务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与会专家们以丰富鲜活的案例,为高质量学习空间建设提供了诸多新的思想与技术。有专家指出未来学校的时空变革应更加突出成长性、主体性,差异化、个性化,应更富有弹性、弱控制性,使学校时空成为真正属人的、发展的、生活的、幸福的存在。在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层面,应引入“先理念、后课程、再空间”的设计思维,外显校园设计与内蕴文化因素融为一体,积极打造体现“五育并举”的素养空间。以CCGE即“设计-建设-治理-评估”一体化的思路,向学校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有学者指出,非正式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维度,对个体所学知识的贡献度达75%以上,可通过新型空间的适量引入、正式空间的非正式学习功能的兼容拓展、公共空间非正式学习功能的增能提质、景观空间非正式学习功能的有意挖掘等多元途径展开建设,构建复合型的新型校园学习生态链。专家们普遍认为,空间形态的创造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空间重构促进学生向自主选择、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思维碰撞、智慧分享、生命伙伴的现代学习者转变。会中还举行了“京杭港共话”圆桌论坛,各代表提出了许多其他具有前瞻性的学术观点,并在讨论中进行了思维的碰撞。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指南》(生活空间部分)研究启动发布会,旨在为全国各地乡村校园建设提供富有价值性与指引性的设计导则。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切实解决上述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本系列会议高度重视乡村美丽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20年10月,第五届基础教育美丽学校建设研讨会在山西运城发布了《乡村“小而美”学校建设指南》,本次大会又共同见证《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指南》研究启动发布会,彰显了我院对国家重大教育战略任务的高度关注与积极教育研究介入。


17日下午,与会代表分批次前往杭州师范大学文晖实验学校、杭州云谷学校、杭州萧山世纪实验小学、杭州崇文世纪实验学校、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实验学校进行参观、考察。领略学校设计的大气、美丽,感受各个校园的多种美好方式。



“基础教育美丽学校建设国际研讨会”是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邵兴江老师团队发起并组织举办的,已连续六年先后在浙江临海、浙江杭州、江苏苏州、山东青岛、山西运城等地召开,累计参会近4000人次,引领融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教育新场景”打造,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的200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已成为本院的一大品牌学术会议。

本文作者丨郑佩翔

图片来源丨会务组

版面编辑丨庞晓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